什么是机器人这个问题,我们来听听创业者们怎么说
发布时间:2016-08-12 13:17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以上是来自百度百科对于机器人的定义。相信你看完仍然一头雾水,能帮助人类干活的就是机器人了吗?

如果要追溯机器人的历史,有人甚至提出最早是在公元前1400年前,巴比伦人发明了漏壶,这是一种利用水流计量时间的计时器,它也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机械设备之一。之后出现过达芬奇的骑士、沃康松的鸭子以及肯佩伦的土耳其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最开始它们被称为自动机(automatons),或自行控制的机器(self-operating machines),直到1921年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的《罗素姆万能机器人》使得“机器人(robot)”一词流行开来。

现在市面上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有工业的,也有服务的;有人型的,也有非人型的;有实体的,也有虚拟的。因为没有被框定机器人该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可以说,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机器人的形象,那么什么是机器人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又变得异常复杂。为此,雷锋网(搜索“雷锋网”公众号关注)特别邀请了一些机器人相关创业者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

雷锋网:什么是机器人?

阅面科技CEO赵京雷:在国外有个名词叫robotics,它对应的就是这个机器人的概念,基于这个概念,我觉得应该可以定义为具备人类的某种感知和认知的机器。它可能是各种形态,不一定是人形的。

云迹科技CEO支涛:关于机器人,各国的说法和强调的重点都不一样。智能机器和类人的区别、扩展人类能力和取代人类之争没有终止过。现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依然是一门新学科,目前我们能做的是:让机器人帮助我们从简单、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去处理更需要想象力、创造力的事情。

思必驰CEO高始兴:机器人的定义非常多,如果简单的理解就是机器加人,给机器赋予人的能力,就叫机器人。当然人的能力有很多种,比如现在很多这种智能硬件加上感知的模组模块,也叫机器人,进一步加上认知的能力,未来更进一步加上情感能力,未来再加上思考推理的逻辑能力。所以说,机器加上赋予机器以人的能力,就叫机器人。

Rokid机器人CEO Misa:机器人的定义核心是自主或者协助完成相关任务的机器,所以不用太在意形态。

注意两点:1、是否能一定程度自主完成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2、是否能对外部世界根据感知理解做出反馈。这个能做到,就是了。

思岚科技CEO陈士凯:我的答案是能主动与环境产生互动,比如自主行走,自主交流,否则就是电脑和平板。

寒武纪CEO张猛:具有一定量人类思考决策行为方式及行为能力的机器。(为什么是一定量?)如果是100%的人类属性那还应该叫机器人么。

速感科技CEO陈震:关于机器人,从行业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机器人最广泛的定义就是能够代替人的行为从事一定工作的机器。我们目前衍生出来的无论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还是教育机器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帮助或者代替人的劳作,行事相关的功能。



雷锋网:机器人等于程序吗?

云迹科技CEO支涛:硬件构成机器人肢体;机器人头脑的核心:算法、模型、数据。每个阶段重点会不同。在没有大量数据之前,算法重要。随着数据增加,会不断训练模型。机器人会越来越聪明。

Rokid机器人CEO Misa:程序只是一部分,还包括硬件、传感、识别、理解以及反馈,任何智能都和程序有关,但是肯定不是只有程序。

阅面科技CEO赵京雷:机器人会成为人类生活中下一个平台级别的智能终端,从智能终端来说,它包含两大块,一个是智能,智能可以通过程序来刻画,而我们所说的程序更多的是指人工智能算法,包括语音、语义的理解和视觉的计算和理解,这些模仿人类认知的计算组成了机器人的核心,也就是程序这块。另外,作为一个终端,它会有各种各样的硬件载体,总体来讲,它首先要具备技能层,但也有可能没有硬件载体的,可能是跑在PC上的,比如科幻电影《Her》里的机器人“萨曼莎”。

雷锋网:机器人一定要有人的属性吗?

Rokid机器人CEO Misa:不一定,比如人类就无法感知红外线。当然越靠近人类感知,越容易被理解。其实机器人我主张不要它本身太被人的属性影响,强调反馈交互的人性化就好了。

速感科技CEO陈震:讲机器人我觉得应该从功能出发,讲他能替代人做的事情,而不是按照人的原理,去定义它的外形,视觉,触觉。因为比如拿视觉来讲,机器的视觉和人类的视觉有相通的地方,但原理上天差地别。